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愚石

并非大智若愚,只是有点执著;并非通天宝玉,只是不善变通。

 
 
 

日志

 
 
关于我

本人是上海市控江中学68届初中生,69年4月到黑龙江钢字304信箱(三师二十一团一营六连)。74年去哈尔滨读书、工作,95年返回上海。

【原创】关于人才的思考  

2011-05-23 14:25:59|  分类: 随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所谓“人才”,应该是在某个方面,能力出众,才能杰出之人。是能够以自身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人。站在企业的角度,人才就应该是能够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信誉,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关于人才的界定,习惯上喜欢以学历与职称作为基准,如大学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等等,这样的尺度显然是非常狭隘和片面的。这里谈谈我们的想法。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

 首先,人才不应该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应该有具体的实践对象和实践内容。企业是一个现代化的生产协作组织,围绕企业产——供——销的主链,有着成百上千的工作岗位,不同岗位有不同的工作对象,不同的工作内容,承担着不同的工作责任。企业经营成果的取得,是全体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上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只要在自己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奋钻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员工,就应该视为人才,是对企业发展有所贡献的人才。

其次,人的知识和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通过实践积累的。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不应该简单地以有无学历和职称、或现有的学历和职称来判断,而应该由其工作业绩来判定。比尔.盖茨虽然大学没有毕业,但谁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个人才。同样,一个人虽然有了学历和职称,如果不思进取,不继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已有的知识就会陈旧和老化,也难免落伍,成为蠢才。

 其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人所能涉及的客观的世界,所能从事的实践领域也是有限的,因此所谓人才只能是在特定范围、特定领域内的,人才不可能做到全知全能,也没有必要做到全知全能。因此要正确地客观地评价人才,不能夸大其辞,也不能求全责备。

二、如何发掘人才资源

 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资源,是企业赖以生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要发展,必须珍惜人才、发现人才、呵护人才。企业取得人才无非是两个途径,一是从企业外部引进,二是从企业内部培养发现。人才引进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不便妄加评论。企业内部培养发现人才,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人才涌现的环境。                                                              

 首先,要广开言路。鼓励员工敢于创新,敢于对自己的工作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想法,尊重员工的创新精神,杜绝长官意识,杜绝对员工的建议采取简单的否定甚至嘲讽;

 其二,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对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并取得成绩的员工,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并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其三,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摈弃以学历、职称定人才的陋习,明确不论学历、职称高低,不论资历深浅,不论是蓝领还是白领,不论是关键岗位还是一般岗位,只要在自身岗位工作中,兢兢业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都应该受到尊重,视为人才;

 其四,开展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创造条件,为员工继续学习深造提供机会,为企业人才开发提供广阔源泉。

 

以上是我为公司起草的一份工作分析报告,上博前,考虑到影响,删去了相关的实例,包括数据和人名。本文仅是站在一个企业的范围,谈论人才的问题,面比较窄,在更大的范围未必适用,所以建议不能推而广之。不过可以展开切磋评论,以便拓宽思路,使本人也能从中受到启发。


  评论这张
 
阅读(200)| 评论(16)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