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愚石

并非大智若愚,只是有点执著;并非通天宝玉,只是不善变通。

 
 
 

日志

 
 
关于我

本人是上海市控江中学68届初中生,69年4月到黑龙江钢字304信箱(三师二十一团一营六连)。74年去哈尔滨读书、工作,95年返回上海。

【原创】种苞米  

2012-05-28 18:31:00|  分类: 北大荒回忆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苞米, 那时是北大荒兵团农业连队种植的主要农作物,苞米和大豆通常称为大田作物,据说是因为种植的面积大的缘故,谷子、麻类和水稻种植的面积较小,尚且不论,可小麦也是大面积种植,为什么不称为大田作物呢?其中的道理,至今我也没弄明白。

那时,小麦基本是机械作业,大豆除草用除草醚,只有在收割时才部分使用人工作业,苞米除播种、中耕外,基本都是人工作业,是连队农作物中,人工作业最密集的。种苞米的人工作业项目有:夏锄、削尖、扒皮和掰苞米。

夏锄,一般在五月份左右,就是在机械播种后,苞米长出约半尺来高的时候,人工用锄头,进行间苗,保持每米三株,除去围脖草,我们上海知青刚到六连不久,就赶上夏锄,是我们接触的第一项农活,也是在学校下乡劳动时,没有遇见过的农田劳动。

削尖和扒皮,都是在苞米已经灌浆完毕,该成熟的时候,由于雨水充盈而贪青,贪青会延误农时,而且,贪青的苞米由于水分大,收获时也容易破损、变质。为了让其水分尽快蒸发,就要进行削尖和扒皮。削尖时,每人拿一把镰刀,磨得快快的,用镰刀削去苞米的雄穗;扒皮,就是每人在食指或中指上,用绳子系上一支竹签,作业时将竹签从苞米穗的包叶上方穿过、挑破、扒开,让苞米露出来风干。削尖作业,左右开弓挥舞镰刀,很潇洒,体力消耗不大,扒皮相对要费力一些,更重要的是,扒皮时,那些植物的浆液会粘在手上,让风一吹,手很容易皲裂,所以,大家一般都准备一副剪去手指的手套,戴在手上。

苞米在播种的时候,大田的两端都留有约五十米的空间,是留作播种机掉头拐弯的,大田的中间是纵向的垄,两端则是横向的垄,是在播完中间垄之后再播的。收苞米时,先在苞米地里每隔五十米左右,用拾禾机开出一个空趟,宽约十米,空趟上每隔四十米左右,将苞米秸秆铺在地上,收下的苞米就堆放在上面。掰苞米时,每人背个背篓,背篓前低后高,掰下的苞米顺后脑勺扔进背篓里,每隔三十米左右就到空趟的苞米堆上将背篓清空。刚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及时清筐的重要,心想,反正背篓里还有很大余地,想两次并作一次,再去清筐,结果没等到第二个堆放地,背篓就满了或者就背不动了,没办法只得中途出来,再去寻找苞米堆,在松软的地里背着个沉甸甸的大背篓走路,反而更累。

再说掰苞米。掰苞米靠的是腕力,将苞米穗从根部撅断,而不是将苞米植株连根拔起或折断。连队的一些老职工,像班长陈英,谷炳跃、铁匠老高等,个个膀大腰圆,手握苞米穗左右开弓,一拧一个,在苞米地只听见他们稀里哗啦往前跑的声音,像黑瞎子一样。我们刚去的知青和女职工,由于腕力不够,一般都准备了一柄小镰刀,刀把长20厘米左右,刀刃约7至8厘米,工作时,一手握住苞米穗,一手用刀砍穗的根部,这样虽然稍稍省点力,但工作效率却明显要慢了许多,而且,很容易伤着手。假如遇上没有扒过皮的苞米,要先扒皮再掰,劳动强度就会更大。不过等到第二年,男知青们基本就可以不再用小镰刀了。

掰苞米,感觉是大田作业中最重的农活。一天下来,手腕、脚踝、腰腿膝背肩,凡是能动的关节,都是又胀又疼的感觉,有干活累的,也有背篓压的,每天收工回来,必须用热水泡泡手和脚,否则,第二天就难以坚持。在未下乡前,在小说,杂志上,读到“青纱帐”这几个字,总是充满着神奇和诗意,到了北大荒,才知道,在青纱帐中原来还有着如此多的艰辛。

  评论这张
 
阅读(205)| 评论(1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