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愚石

并非大智若愚,只是有点执著;并非通天宝玉,只是不善变通。

 
 
 

日志

 
 
关于我

本人是上海市控江中学68届初中生,69年4月到黑龙江钢字304信箱(三师二十一团一营六连)。74年去哈尔滨读书、工作,95年返回上海。

【原创】繁忙的场院(3)——交粮  

2012-08-29 10:17:49|  分类: 北大荒回忆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晒完谷扬完场,接下来的首要任务是交粮,也就是将收获上缴国库。据说,这里既包括连队计划内上交的部分,还有年成好计划外增收按比例上交的部分。小清河粮库就是常驻21团的国家粮库。

 磅称停放在谷堆旁,先将磅称调整平稳,归零校准,然后放上称砣、记忆中那游砣通常锁定在200斤的刻度上,小麦、大豆、苞米虽然比重略有不同,但200斤谷物差不多就是一整袋,这样便于按麻袋计数。称量过程还要注意及时校对磅称,避免因振动、移动而出现误差。

 交粮用的麻袋通常是粮库下发的新麻袋。在场院工作的人们,按照装袋、过磅、搬运、缝口的工作流程分成几个组。装袋两人一组,一个“打撮”一个“撑口”。“撑口”的人将麻袋平铺在地上,提起袋口朝向“打撮”的人,后者则猫腰左右挥动撮子往麻袋里灌装,撮子的容量约在五六十斤,体力好的,通常四到五撮就能装满一袋,装满的麻袋被提起立在一旁;一人负责过磅,手拿一个撮子,根据称的显示再做酌量添减,并登记袋数;搬运也是两人一组,先将装满的麻袋抬到磅称上过磅,再将过完称的麻袋抬到场院一侧集中。搬运工具是一根套有两个绳套的木杠,两个搬运者肩扛木杠侧身并立,每人抓住一个袋角,将其穿过绳套折转过来扣压在绳套上,另一只手放在肩膀把住杠头,随着“嘿”的一声号子,一起用力抬起搬走;负责缝袋口的通常是家属排的人,缝麻袋的针,约十五公分长,前端呈扁棱锥,中间略带弧形。缝的时候,先将袋口折叠几下,然后用麻绳将一个袋角绕上几圈系住,上下翻滚缝上六七针,到另一个袋角再绕上几圈系住。其中,装袋、上称、搬运属于体力消耗较大的工作。经过一番紧张忙碌,场院边很快就排列起整齐壮观的麻袋阵。

 负责拉粮的是团部汽车连的解放车,六连的“尤特”也常常参与,装车的任务基本是由男工排负责。运输的车辆一到,每个车厢就上去两个人负责摆放,余下的人则负责往车上搬运。绝大多数人都是两人发肩一人扛,少数膀大腰圆力气大的也有采用两人发肩,其中一人扛。由于麻袋都已缝上了口,不会倒出来,所以这扛在肩上的麻袋,有立着的也有趴着的,高低错落,完全是根据各自的习惯。扛麻袋的走到车厢跟前,身子往上一顶一歪,就将麻袋卸在车厢板上,为便于矮个的人卸麻袋,有时车厢跟前也会放一块脚踏板。车上的人负责将麻袋按顺序摆好,车旁有人负责清点计数。最后蒙上苫布揽上大绳。

 麦收季节,场院上的工作是男女组合分区包干的,所以,白天晒谷与交粮常常是交织在一起,这边晾晒那边交粮,或者那边晾晒这边交粮,装袋和装车也不是同一拨人。如果偶尔碰上都在装车,就会互相叫劲比赛,气氛热火朝天;到了秋冬季节,晒谷和交粮则是交错开的,在场院工作的班排,连续几天晒谷扬场装袋,装完麻袋的谷类,或并排堆放在场院上,或重叠堆放在原木干上,外面都用大苫布遮盖。车来了就集中人力装车,车不来就继续晒谷扬场装袋,工作节奏较麦收季节稍显弛缓,也许是秋冬季节雨天较少的原因,直到最后谷物全部装袋堆放在那里,就有部分人在场院留守,专门负责装车。

 从麦收开始到秋冬腊月,拉粮的车队可以说是络绎不绝,全连职工一年的辛勤劳动,所得收获的大部分都要上缴国库,连队留下的仅是少部分。看着满载粮食的车队沿着公路一路奔驰,扬起滚滚的烟尘,此时,大伙心中那份“屯垦戍边,备战备荒”的感觉更是倍显真实真切,油然升起一份自豪。

  评论这张
 
阅读(321)| 评论(8)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