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爱,很多人或许首先会想到男女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情谊。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中,有关这方面的演绎、描写,引人入胜,不胜枚举;而今许多电视频道主办的所谓“相亲”、“派对”一类的节目,也颇受少男少女们的青睐和欢迎。有人说,“爱是永恒的话题”,应该没有错。不过,人生充满跌宕起伏,我想生活中的“爱”未必都是那样缠绵、甜蜜、奔放,其内涵应该更曲折、更广泛、更深刻,或许在旁观者看来,就是一份苦涩、一份失望、一份煎熬。
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每天上班乘坐公交,经常遇见这样一幕。最初,是一位中年男子,肩背挎包,手抱一个初出襁褓的女孩,一路上自言自语,拿着奶瓶、蛋糕一类的软性食品,边哄边喂孩子。一个大男人每天带个女孩?对此,乘客们的感觉不免有些蹊跷和疑惑。随着时光的流逝,女孩渐渐长大,乘客们都看出这孩子显然是个弱智,反应迟钝,口齿不清,两眼还有点对视。公交车行车的前方,有座“特殊教育”学校,众人猜想,那儿可能是他们的目的地。
如今那女孩身高已接近一米,男子独自一人带领,显然已力不从心,近期,有个年龄与其相仿的妇女开始陪同出行,两人应该是夫妻。上车以后,女的踮起脚尖、身体后仰,抱着孩子急急往车厢里走,男的则提着幼儿车在后面刷卡、投币。过去,我一直以为男子与小孩是祖孙关系,因为他的外貌不敢恭维,确实已经写上“爷爷”辈才有的那份苍老。近日在车上,那女孩面对男子,嘴里竟然冒出一句“阿——爸”,由此才知,两者其实是父女关系。有心细的乘客也发现,那女孩的“对视”好像已进行过矫正,不再那样呆滞。
夫妻俩是一身农民的装束,女的时常还会戴一副蓝底白花的土布套袖,明显落伍于潮流,而那位“弱智”的超短裙,连裤袜,俨然引领当今服饰的时尚。风雨无阻,寒来暑往,车上熟悉的乘客经常会为他们让出最方便的座位,司机师傅也常常会为他们打破常规操作,在车站等待片刻或开车前迎数步。有乘客说,类似这种情况,政策是允许生第二胎的,那位“弱智”也可以转交福利院抚养。假如真有此政策,夫妻俩为什么还要如此不弃不离呢?也许是因为情感上难以割舍吧?也有乘客说,夫妻俩现在尚有能力,等他们老了或百年之后,“弱智”的归宿恐怕还是福利院。……
几年来,乘车途中的这一幕没有太大的改变,孩子前途如何,能否给父母以回报?不得而知。但人们的情感却因此在悄悄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关切的眼神、无声的举动,表达、传递的应该是人与人之间那种特有的情愫。
评论